Notice:  · 世界林氏宗亲网最新消息1          · 世界林氏宗亲网最新消息          
 
 
        Index  》  Lin History

林氏祖先南迁概况

        一、林姓的第一次南徙


  林姓第一次南徙是在西晋末年。


  林姓郡望西河。西河即现在的河南省安阳,战国时属魏地。那时黄河流经安阳县的境域。西河即黄河的西面。据《闽林开族千年谱》载:“林氏出自子姓,据《闽林开族千年谱》载:殷比干之后。比干系太乙之子,帝乙之庶弟,纣之叔父。见纣无道,直谏而死。夫人陈氏有遗腹子三月,惧纣之祸,与婢四人避难于长林石室之中,生子名泉。周武王克纣,表比干墓,徵其后嗣┅┅令以林为姓,封公爵食邑博陵(今河北省的蠡县,那时属河南管辖)。”林姓始祖林坚下传第六代,徙迁至山东莒县。后又徙迁山东曲阜。那时林氏后裔都还围绕着齐鲁之地播迁繁衍,自至西晋。


  西晋短暂的统一,并没有给全国人民带来安定。由于统治集团的荒淫无度,争尚奢靡,加重了人们的苦难和贫穷。不久又暴发“八王之乱”,更把人们带入水深火热之中。历史学家尚钺在《中国历史纲要》中有过这样一段准确的描述:“怀帝永嘉年间(307~312年),北方又普遍发生了严重饥荒,致使骨肉相卖,甚至互相啖食。但统治阶级仍赋敛如故。在此情况下,并中国的经济受到严重的摧残。惠帝以来,并方人民大量地离弃乡土,逃亡四方——主要的是向南迁徙。特别是在山西,情形最为严重,存留本乡的汉人,不满二万户。北方人口在为减少,顿呈虚弱现象。”加之,北方少数民族武装的掘起,不断掠扰边境,迫使西晋王朝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不断南移。这就是中原汉人不断渡江南下的根由。西晋时期,林姓已传到第45世林礼。林礼,字元副,西晋时为主薄,后授太子太傅,跟随西晋政权的南移,从山东济南,徙迁至下邳(今江苏省下邳县)梓桐乡。林礼只有一个儿子林颖。西晋建兴三年(315年),林颖为徐州别驾,后迁任黄门侍郎。建兴四年愍帝司马邺投降刘曜后,林颖随东晋元帝南渡寓居江左。林姓完成了第一次南迁。


  二、林姓第二次南迁。


  林姓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泰宁三年(325年)。


  林颖有两个儿子,长子林懋,授官为散骑常侍、殿中侍御史,后为下邳太守;他有六个儿子,当时都有十分显贵,号称林氏六龙。次子林禄,字世荫,生于晋太康十年(289年)。晋惠帝时(290~306年)为安东瑯琊王府参军,镇守下邳。西晋永嘉元年(307年)随瑯琊王移镇建邺(今南京市),任给事中、黄门侍郎。永嘉五年,荆、湘两州(今湖北、湖南)发生了一起比较大的农民起义。十多万户巴、蜀流民为了反对豪强的欺压和荆、湘两州刺史的屠杀,举行起义。他们推杜弢为领袖,转战大江以南,屡屡击败晋军。西晋王朝惊恐万分,命重臣陶侃、王敦调重兵镇压。林禄跟随王敦讨伐杜弢有功,升任为招远将军、散骑常侍。晋怀、愍两帝相继被俘后,林禄因跟随王敦拥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有功,出任合浦太守。东晋泰宁三年,晋明帝命林禄镇守晋安郡(治所今福州市)。据《福建省志 大事记》载:晋太康三年(282年),“分建安郡设晋安郡。原属扬州,后改隶江州。晋安郡统县八:原丰、新罗(今长汀)、宛平、同安、候官、罗江、晋安(今南安)、温麻(今霞浦),统户4300。”林禄举家迁居晋安,完成了林姓第二次南迁。因此。林禄成为林氏入闽的开宗始祖。东晋咸和二年(327年〕,苏峻、祖约起兵叛乱。镇守寻阳的江州刺史温峤与庚亮共推镇守江陵(今属湖北)的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,移檄四方,共讨苏峻。晋安郡隶属江州。林禄自然也起兵参与镇压叛乱。林禄历经晋元、明、成、康、穆五帝,对晋王朝也可谓功勋卓著。晋永和十二年(356年),林禄逝世于郡所,享年69岁。死后,晋王朝追封林禄为晋安郡王,墓葬于温陵九龙岗(今惠安县涂岭)。据《惠安县志》载:“将军墓在县北十三都龙头岭,有石三簇,嵯峨秀异,前有石冠、石笏,后有石羊、石马。诸峰盘旋,形势特异。乡人奉之甚谨。”


  三、入闽林姓在闽、粤、台的繁衍。


  林姓在全国并不是一等一的大姓,尤其是在中原。据著名史学家李栋明研究:“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:张、王、李、赵、陈、杨、吴、刘、黄、周。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%,约四亿人。第二大的十个姓是:徐、朱、林、孙、马、高、胡、郑、郭、萧。占华人人口10%以上。”据有关方面公布的全国姓氏人口排列:“林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.18%,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%的十九个姓之一,居第十六位。尤以福建、广东、台湾三省多此姓,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%。”也就是说,按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计算,全国林姓人口约1528万人。如果除去福建、广东、台湾三地人口,林姓人口仅611万人,占总人口的0。53%。但是,林姓在闽、粤、台却是数一数二的大姓。厦门日报社做过一次厦门人姓氏人数统计:载止2003年1月23日(仅收录常住人口姓氏),厦门市有林姓人口124246人,占总人口的9。05%,仅次于陈姓,居第二位。在台湾也是如此。据河南省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所所长谢钧祥考证:“台湾前十大姓陈、林、黄、张、李、王、吴、蔡、刘、杨,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。这十大姓中,只有蔡、杨两姓不源于河南。陈、林两姓,合起来占台湾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九强。几乎每五个台湾人中,有一个姓陈或姓林的;而陈、林两姓,皆起源于河南,在晋代和唐代迁往福建,明清时又迁到台湾。”故,在闽、粤、台有“陈、林半天下”之说。


  林姓的南下,不同于“避难”之说。因为他们的南下,完全是晋王朝政治、军事行为的结果。所以。如果我们要用“永嘉以后,中原士族携带家人、族人纷纷南下逃难”,是解释不通的。林姓南下有它的特殊性。也就是说,他是以一个军事将领,一个地方行政长官的身份“入侵”客地的。它的家族利益在动荡的社会环境里基本上没有损失。这样为它在客地的繁衍和发展,奠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基础。


  于是,林姓很快在福建省繁衍和发展起来。


  林禄有二子:长子林景(字明徹),东晋咸和五年(330年)为通直郎。后从征南将军朱宝平南有功,授镇威将军、散骑常侍,封桂阳郡(今湖南省郴州)南平侯。次子林暹,为威武将军,居侯官都西里。入闽林氏第9世(林景一支)林元次,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(480年)任功曹;后入梁,任建安县令。他有三个儿子:长子林既为梨岭长城始祖;其次子林茂,字汝盛,隋开皇三年(583年)为右丞,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,为莆田林氏开基始祖;三子林诜的二个儿子迁居龙溪县,为龙溪始祖。


  至唐代,入闽林氏传至第十六世是一个大转折。从此,入闽林氏分衍为阙下、九牧、游洋三个大支系。


  入闽林氏第15世林万宠(林茂一支),字圣功,唐开元八年明经及第,天宝十一年(752年)任饶州剌史,至德三年(758年)迁高平太守。他有三个儿子:长子林韬为唐朝谏议大夫。他发展了阙下一脉的林姓,被尊为“阙下林家”始祖。三子林昌为唐朝兵部司马。他的儿子林萍迁居漳浦,开发龙溪;后,又有后裔迁台湾(迁台湾的称为“雾峰林家”)。林昌被尊为“游洋林家”始祖。二儿子林披一支最旺。林披天质聪明,喜欢读书,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。十五岁时就能手抄六经百家子史千余种,又善锺、王书法。唐天宝十一年仅20岁,以明经擢第授建州将乐县令,后任惠州剌史、临汀令、苏州别驾、太子詹事,赐紫金鱼袋,上柱国。他有九个儿子,先后擢升刺史(世称九牧)。即:


  林氏九牧长房林苇,字敏树,唐建中初年(780年)明经及第,授朝议大夫,后迁西平太守、端州刺史。生三子:恕、应(前埭祖)、惠(出承林藻)。林苇兄弟九人死后合葬于莆田兴化城西尊贤里福平山之原,既今枫林积翠庵后。明刑部尚书、裔孙林俊曾题诗曰:“林显启周,百叶弥盛。自晋徙闽,实首钜姓。瀛高睦祖,三叶从政。笃生大宗,玄默允敬。作刺端州,宪宪有令。九侯并列,锡类衍庆。”


  次房林藻,字纬乾,少时与诸兄弟及泉州名士欧阳詹,就读于“灵岩精庐”(今莆田县工业区北兴教里福平山下)。唐贞元初年(785年),林藻与弟弟林蕴上九日山旅游,看至高士秦伴名相姜公辅游时留下的一首题刻。林藻很有感慨,后来林藻在度梨岭参加应试时,他写下《合浦还珠赋》:“彼鹄彼鹄,睨在坚目。取乃得速,公试合浦还珠。”他写后睡了一会儿,梦见神人告诉他:“何不叙珠之去来。”醒来后,就修改为:“珠之去兮,山无色兮。氛雾冥冥,海无光兮。空水浩浩,珠之来兮。川有媚兮,粮站风习习。地有润兮,生物振振。”主考官杜黄裳看了后称赞说:“叙珠之来去象有神助。”因此题点了林藻。唐贞元七年(791年)登尹枢榜进士(与欧阳詹同榜),为闽中破天荒第一人。哥哥林苇、弟弟林蕴也明经及第,题诗:“昔向岭头题姓字,不穿杨叶不言为。而今各折一枝桂,同向梨岭联影飞。”林藻初授容州支使,后迁殿中侍御史、岭南节度副使、江陵府使。林藻善文,著有杂文一集。其嗣子林惠的后裔散居莆田、仙游、福州、长乐、连江、福宁(霞浦)、泉州、晋江、南安、安溪、永春、厦门、漳州、龙岩和广东省潮州、梅县。地方志为其立传:“藻幼知书嗜文辞,耻为遐服农民。遂戒其弟蕴曰:男子穷达在人,岂有常耶!今所重者,明经进士而已。遂使其弟明经而自以进士取科。贞元七年中尹枢科进士及第。盖闽中在贞元前,未有文进者。初李公奇为是邦始兴庠序而独孤及为新学记云:曼胡之缨化为青衿。藻兄弟与其友欧阳詹闻而耻之。于是刻意进取。后十年藻登第,名动京师。闽中言进士第者始于藻也。初藻试《合浦还珠赋》成,烛下假寐若有人谓之曰:何不叙珠之去来。寤而修之,其辞甚丽。及第后谢恩,杜黄裳揖之曰:叙珠去来,如有神助。时论多美之,官至御史。”


  三房林著,字友直,唐贞元六年(790年)明经及第,授归州巴东令,后迁任邕州经略推官、横州刺史。其子林患,居横州。


  四房林荐,字擢升,唐贞元十二年(796年),登陆贅榜进士,初授衢州文学、守郊社令,后迁任北阳县令、韶州刺史。生二子:凭、总(为石亭始祖)。


  五房林晔,字若思,由明经擢第,授沧州、景州司马,赐绯金鱼袋,后迁任通州刺史林晔有二子:悫(前街始祖)、志(双石、坑边始祖)。


  六房林蕴,字梦复,唐贞元四年(788年)明经及第,复应贤良方正科,入蜀为四川节度使刘辟推官。元和元年(806年)刘辟反,林蕴切谏。刘辟谋反失败后,林蕴被诏还京都,授予礼部员外郎,后又迁任邵州刺史。其子林愿为莆田竹屿、东井、马院、后田坑和惠安南埔、永春埔头、龙岩上杭、江西吉安、广东诸派始祖。《莆田地方志》为林蕴立传:“林蕴字梦复。曾祖玄泰瀛州刺史。祖万宠饶阳太守。父披太子詹事。兄弟九人皆刺史,号九牧林家。蕴曾应贤良方正科。曰:臣远祖比干忠谏而死,天不厌直,复生微臣。贞元四年,以明经及第,授四川节度使皋推官。皋卒刘辟代之,有谋反。蕴晓以义,辟不听,复遣书切谏,辟械于狱且杀之。将就刑大喊曰:危邦不居,乱邦不居,得死为幸矣。辟也惜其直,阴戒刑人将抽刀磨其颈欲胁之。蕴叱曰:死即死耳,我颈岂砺石耶!辟知其不屈,舍之斥为唐昌尉。及辟败,蕴名重京师,迁礼部员外郎、刑部侍郎。刘伯皱荐之于朝,出为韶州刺史。”


  七房林蒙,字贤达,由林荐奏授孟陵主簿,迁任金吾卫长史、桐州刺史,终于循州刺史。其子林孫为闽县始祖。


  八房林迈,字大才,以经明擢第,授循州兴宁县主簿、同州长史,后迁任商州刺史、雷州刺史,累迁给事中。其子林愈,为漈坑始祖,其后裔播迁闽县、龙溪、安溪虎坵等地。


  九房林蔇,字延佐,号四明,贞元年间(785~805年)明经及第,初授京兆参军、春秋博士,后升任福唐刺史。他有二子:长子林恩,次子林思(为仙游、长泰始祖)。


  关于这“九牧林”,明永乐十五年(1417年),江西道监察御史前礼科给事中陈道潜在撰写“林氏九牧图记”时,是这样说的:“考之吾莆九牧林氏,适生其时,蔼蔼多贤,古今罕有焉。当时有林披者,天宝十一年擢明经第,由临汀令累迁苏州别驾、太子詹事。披生九子,曰:苇、藻、著、荐、晔 、蕴、蒙、迈、蔇。苇为端州刺史。藻元贞七年进士,由容州支使累迁江陵府使。著贞元六年明经擢第,终横州刺史。荐贞元十二年进士,由郊社令累迁韶州刺史。晔 由景州司马迁通州刺史。蕴贞元四年明经擢第,复应贤良方正科,累迁邵州刺史。蒙由孟陵主簿,累迁循州刺史。迈雷州刺史。蔇由明经擢第,授福唐刺史。吁亦盛矣。夫以九子俱贤,又各为州牧,求之于古,诚为罕见。”可以说,“九牧”的后裔衍播了整个福建省。“九牧林家”尊林披为始祖。


  “九牧林”后来分衍为兴化惠邑同邑、夏井江陵、横州、石亭、前街双石坑边、闽县、安溪、仙游长泰分支始祖。他们的后裔遍及闽、粤、台。


  四、林姓在三明的繁衍


  林姓迁入三明境域较晚,据现有的资料表明,最早迁入三明境域的时间应是在宋初,而多数是在明、清之间迁入的。但,林姓在三明繁衍很快,是三明的大姓之一,粗略地估算全市林姓人口约有八万多人。在许多县(市)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%。如永安市林姓人口占总人口的5。11%(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,第五次人口普查没有这项内容)。在大田县,尤溪县、清流县林姓居全县五大姓之一。在三明的林姓,分布最广最多的又当数“九牧林家”。如:九牧第六房林蕴一支传至第入闽林氏第22世林元穹生有2子:岳、坤。据林氏《渊源谱》载:林岳居莆田,其子林成移居尤溪。传至林迪,官总戎,宋时移居尤溪45都大泽(今大田县广平)。林迪生7子:眺、标、庐、邦、晖、苗、润;其后裔蕃衍至大田、沙县及三元各地。


  《沙县城东林氏家族》载:“吾祖出自迈公,至29世有兴权、放公等居麻阳渔溪,放公生积公居延平,宋庆历丙戍进士。迈公既是九牧中的八房林迈一支。宋嘉定至宝庆年间(1208~1227年), 林积的长子林伯一江阴渔溪迁居沙邑梅列龙(现梅列区列西龙岗)。


  宁化蕉岭《林氏族谱》载:林姓是于南宋宝庆至景定年间(约1225~1264年)迁入宁化石壁;其后裔播迁广东省大埔等地。


  《建宁林氏族谱》载:宋景炎至祥兴年间,莆田林氏迁入建宁县金溪、长吉,后播迁建宁城关等地。


  明溪城关《西河林氏族谱》载:宋景炎至祥兴年间,福州闽侯林姓迁入明溪县城关;其后裔播迁莆田、建宁和江西省宁都等地。


  泰宁《大田乡志稿》载:宋末,莆田林姓迁居泰宁县大田王胜。


  《清流县志》载:宋末元初,南平林姓迁居清流县螺村。


  《三省总谱》载:元代,长汀河田林姓分别迁居明溪、宁化、清流。


  三明市区的林姓多为“九牧林家”中的二、六、八房的苗裔,迁入时间分别于宋至清时期。梅列区除了九牧八房林迈一支的列西龙岗林姓外,还有陈大镇长岭茂村林姓属九牧中第二房林藻一支。据《剑沙长岭林氏家谱》载:“吾祖自九牧二房,藻公支裔。……吾祖祖石三兄弟,自宁洋石留乡(今漳平石寮)迁来(宋代),……长祖德公居碧溪,次祖石公仍居长岭茂,三祖仁公迁棕楠榈坑。”三元区城关、莘口、黄砂、蓬坑、南坑林姓均属“九牧林家”中的第六房林蕴一支,但他们传入的经途又各不同。《剑沙三元林氏家谱》载:“唐,披公生九子公牧诸州号称九牧,其六,我祖蕴公数传至华一公,乃迁剑沙三元。”林华一既为闽林第40世,约在明洪武初年移居三元。白砂林氏与三元林氏同源。林华一生有3子:通八(俗称三元林)、金四、金七(俗称白砂林)。白砂林氏尊金七为开基始祖。据三元《莘口林姓家谱》载:莘口镇林氏为林蕴后裔,原居永安洪田常顺,转迁贡川北门后,约在明万历二十六年(1598年)以前迁居莘口。三元南坑林姓迁入时间较早,据《南坑林氏家谱》载:林蕴一支林苗的后裔“南宋嘉泰元年(1201年)迁居凤池,嘉定三年(1210年)居下村,嘉定七年定居南坑。”


  三元蓬坑林姓与南坑林姓同源。三元黄砂口林氏,据其家谱载:“于宋末元初,十万(即林迪)之子庐、孙少二郎,至曾孙宗禹迁居楼峰(现楼源村一自然村)分衍黄砂。”

Read 3633 time  Release Date: 1/25/2011 7:56:31 AM  Edit:admin
 
          Recommended Lin clan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world hot spots
·  林氏始祖林坚
·  妈祖
·  广西林氏大族谱(2)
·  西河林氏历史源流
·  林氏播迁繁衍
·  “忠孝”二字的原由
·  林氏历史脉络
·  林氏祖先南迁概况
·  广西林氏大族谱(1)
·  林姓的来龙去脉
·  林姓由来
·  林氏宗庙
·  林则徐
·  慈善爱心榜
·  林氏名人
·  世界林氏宗亲总会第13届...
          Lin clan World News Network
·  林氏祖先南迁概况
·  西河林氏历史源流
·  妈祖
·  林氏始祖林坚
·  “忠孝”二字的原由
·  林氏播迁繁衍
·  林姓的来龙去脉
·  印尼雅加达林氏宗亲总会举...
·  林茂光将军再立新功
·  海外林氏宗亲
·  林则徐
·  林氏太师祖比干历代文献诗...
·  世界林氏宗亲总会第13届...
·  文化遗址
·  林氏宗亲组织
·  广西林氏大族谱(1)
  Friend Links:  
目标网络    目标网络    
 
About | Contact us |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| Association style | Council
Copyright:Lin clan Network World! Support:www.Eguilin.com